4. “碳中和”是歐盟、美國、中國等提出的一個長遠規劃,旨在降低碳排放,解決全球氣候變暖問題造成自然災害頻發的問題。
“碳中和”不是一蹴而就的,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,在此過程中各國家必然會在政策支持上向相關行業傾斜。以上內容來源網絡公開信息,可編輯修正Practice makes perfect
5. 碳中和(Carbon neutrality)是指企業、團體或個人測算在一定時間內,直接或間接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總量,通過植樹造林節能減排等形式,抵消自身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,實現二氧化碳“零排放”。以上內容來源網絡公開信息,可編輯修正在國際上,氣候中性(Climate neutrality)和凈零 CO2 排放量(Net-zero CO2 emissions )的定義與碳中和(Carbon neutrality)一致。要達到碳中和,一般有兩種方法,一是通過特殊的方式去除溫室氣體,二是使用可再生能源,減少碳排放Practice makes perfect
8. 澳大利亞山火冰川融合近年來,受溫室效應加劇影響,全球多地自然災害頻發——加州、澳大利亞山火頻繁,火勢綿延;西伯利亞苔原永久凍土層解凍;冰川融化,海平面上升;氣候分布異常,中國出現北澇南旱現象等。氣候變暖問題必須得到全人類的重視。以上內容來源網絡公開信息,可編輯修正Practice makes perfect
9. 根據數據統計全球氣候變暖趨勢確立,一旦到達氣候臨界點,生態環境變化將不可逆轉。關于氣候臨界點極端風險的研究表明,全球升溫帶來的影響并不是漸進、溫和、逐漸累積的,而往往是不均衡、非線性、甚至是激烈的。當升溫到一定程度,維持地球氣候平衡的一些臨界點將被觸發,引發難以預測、不可逆的突變和持久的影響。以上內容來源網絡公開信息,可編輯修正Practice makes perfect
10. A. 亞馬孫熱帶雨林經常性干旱;
B. 北極海冰面積減少;
C. 大西洋環流自 1950 年以來放緩;
D. 北美的北方森林火災和蟲害;
E. 全球珊瑚礁大規模死亡;F. 格陵蘭冰蓋加速消融、失冰;
G. 永久凍土層解凍;
H. 南極西部冰蓋加速消融、失冰;
I. 南極洲東部正在加速消融。全球已識別出了 9 個氣候變化臨界點Practice makes perfect
17. 低碳能源包括核電、水電、可再生能源,中國的低碳能源以水電為主,水電份額(為8%)高于美、日、歐的水平(分別為3%、4%、5%);但中國的核能份額僅為2%,大幅低于美國、歐盟(分別為8%、11%),日本在福島核事故后核電份額大幅下降,目前也僅為2%;可再生能源方面,歐盟和日本的份額較高(分別為9%、6%)美國為5%,中國和全球平均水平一致(均為4%)。2018年各國一次能源需求結構對比Practice makes perfect
31. 工業節能70%,2017年工業強制性政策覆蓋率,鋼鐵、建材、水泥、石化、有色金屬、機械等行業是工業節能重點關注領域,節能措施主要包括升級高效節能設備、生產工藝改進和余熱管理等建筑節能33%,2017年建筑部門強制性政策覆蓋率,主要措施則集中于節能材料和節能家電的使用、供暖系統的自動控制等交通節能57%,2017年交通運輸業強制性政策覆蓋率,主要節能措施則在于動力系統的升級改造節能減排的三個常規路徑Practice makes perfect